中广网北京4月19日音讯(记者舒晶晶)据我国之声《新闻纵横》报导,假如有一天,您跟外国人说起什么是“湿热”、“肾虚”或许“血虚”,怕是许多西医都了解不了,这究竟是什么病啊?几味或许十几味药材放在一同煮,煮出来的苦药汤一喝下去病就好了,这真是件奇特的事。
由于中医药的有用物质、效果机理这些都没有很好的办法在试验室里用具体的数据来说理解,再加上制造流程与工艺粗糙,所以一直以来都无法进入欧美干流商场。不只在我国,包含韩国和日本的中成药,许多都是以保健品或许食物添加剂的身份在欧美出售。
不过,并不是没有破例。“地奥汗水康胶囊”近来就成功包围,成为欧盟成员国之外取得商场准入的第一个植物药。零的突破,究竟有多难?欧美高门槛,能否就此迈过?
一盒在国内只卖6、7块钱的中药胶囊,假如拿到欧洲,价格最少会翻两番。面临这样的赢利引诱,商家必定蜂拥而至。但现实却是,除了地奥汗水康之外,现在没有一点一种中药在欧美商场能够以药品的身份售卖。长久以来,中药都是以保健品或食物添加剂的身份,出现在超市货架上。
李伯刚:一个是药品和功能性食物在层次上有很大距离;二是药品价格和保健品差异,导致了价格上也有很大差异,价格比国内要高。
虽然患者总在诉苦药价贵,但关于出产厂商来说,中药的出厂价现已被压得很低,而新药研制却需要高投入,欧美商场就成为了我国药企的新大陆。可是,中药的“出境游”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