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召开“商贸物流”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办公厅副巡视员胡锁锦、流通发展司副巡视员王选庆、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申金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实录如下:
胡锁锦: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商务部今天的商贸物流专题发布会。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商务部流通发展司王选庆副巡视员;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申金升副主任。今天的发布会有三个议程:一是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国商贸物流发展的总体情况;二是请王选庆副巡视员介绍商务部在推进和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建设中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的考虑;三是请北京市商委的申金升副主任介绍北京市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有关情况。第四个环节是和记者朋友交流,大家提问题。下面我先向大家建交介绍我国商贸物流发展的总体特点。
商贸物流是指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它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涵盖了农产品、日用工业品、生产资料等领域。发展商贸物流,是保障城市经济运行、居民生活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措施,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商贸物流历史源远流长,始于西汉的沟通中西方贸易的丝绸之路,发于隋代的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闻名遐迩,这些伟大创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商贸物流的重要载体,造福世代,泽被至今。在当今世界,物流业慢慢的变成了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一个城市可以没有工业、农业,但不能没有商贸物流业。商贸物流是市场流通的“血脉”,物流越发达,市场越繁荣,经济发展就越有活力。
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快速地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商贸物流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国家先后发布了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印发了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国九条”;商务部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降低流通成本的专项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开展了相关示范工作。在政府企业等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商贸物流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可通过虚拟网络完成,但物流却需要有实体空间转移和时间消耗,无法虚拟化。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物流的社会化程度还不理想,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尚不足25%(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已超过70%),尤其是随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商贸物流相对滞后、流通设施投入不足等矛盾更突出,比如,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仅阿里集团的支付宝交易额就达350亿元,使全国的商贸物流系统承受很大压力。因此,产业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对流通渠道的争夺,在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不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纷纷涉足物流,商贸物流发展的潜力巨大。同时,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近两年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工作和城市配送试点逐步推进,商贸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功能慢慢地加强,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慢慢地提高,为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一些商贸物流公司不停地改进革新经营和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越库配送、准时配送(JIT)、动产融资、供应链管理等高端物流服务,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随着一批现代化的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和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将有力促进传统物流模式转变,提高城市和城际配送效率。例如,广东嘉诚物流公司将物流服务嵌入到客户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所有的环节,为松下等制造公司可以提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帮助客户降低了物流成本,缩短了制造周期,实现了“零库存”。广东华新商贸有限公司发展“批发贸易+物流”模式,代理销售100多个品牌,为上万个快速消费品零售网点提供配送服务。北京新发地、南京众彩等商品集散地、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经过建设改造,货物集散、配送能力慢慢地加强,冷链物流设施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随着商贸物流社会需求的逐步扩大,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现代商贸物流公司群体得到发展。如以中远、中储等为代表的传统储运企业转型的现代物流公司群;以宝供、大田等为代表的新兴民营物流公司群;以永辉、朝批、苏宁云商等为代表的商贸企业自营物流群;以京东、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电商涉足物流群;以海尔物流、中铁物流等为代表的制造企业分离物流业务群;以北京新发地、南京众彩等为代表的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拓展物流群等。
多数商贸物流公司对运输设备、仓储设施、信息系统等进行升级改造,推广应用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显著提升了效率和效益,尤其是创新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了物流资源共享,提高了商贸物流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如,北京的物流中国、上海的陆交中心、广东的临安物流等,较好地适应了商贸服务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对促进商贸繁荣、服务民生、改善消费环境、推进流通方式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商贸物流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还不相适应。过去我们对物流业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物流供给方面关注较多,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工具等等,对设施功能的发挥、模式创新、技术应用、产业融合等方面培育不够,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据调查,北京的蔬菜从新发地批发商业市场到社区零售店的“最后一公里”涨价,约为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新发地涨价的4倍!当然不完全是物流费用,还包括其他的费用,但是物流这块成本的上升确实是处于陡然上升的状况。尤其是近年来电商网购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配送贵的问题更加凸显。这些状况表明,我国全方面提升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形势紧迫,任务繁重,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需要各有关方面携手合作,做出艰苦的努力。
接下来请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副巡视员王选庆介绍商务部在推进和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和考虑。
王选庆:各位记者朋友,特别高兴和大家进行交流。下面我就商务部近年来开展商贸物流的工作有关情况和下一步的考虑向记者朋友们做一个通报。
近年来,按照有关规划和指导文件精神,我部在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具体包括:
(一)开辟商贸物流工作新局面。今年以来,国务院汪洋副总理多次对物流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尤其是今年10月25日,亲自主持召开了部分城市物流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工作,16个城市市长及商务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汪洋副总理就商贸物流提出六项重点工作:一是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二是建设物流诚信体系,优化市场环境;三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服务平台;四是落实鼓励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协调解决瓶颈问题;五是加快发展城市物流配送,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配送贵的问题;六是鼓励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提高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水平。汪洋副总理的讲话,为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商贸物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今年11月12日,商务部召开了全国商贸物流工作会议,部署相关工作。
(二)制定发展规划,下发指导性文件。2011年3月,商务部会同发改委、供销总社发布了《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这是引导和推动我国商贸物流发展的第一个专项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初步建立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的目标,明确了完善布局、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强创新、发展科技等九项重点任务。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确立了包括物流在内的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明确了由商务部牵头全国流通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加强对流通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流通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开展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城市示范。2011年,商务部在全国确定了46个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近年来,46个示范城市物流业的发展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交易平台建设不断加快,物流专业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得到较快发展。各地在发展城市物流的同时,充分发挥辐射功能,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提供服务,推动了农村物流建设发展。
(四)通过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推动城市配送工作。自2011年起,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分3批陆续在北京、上海、辽宁、天津等8个省市开展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8个省市均将城市物流配送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领域,给予了支持。通过试点工作,各地促进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得到完善,行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尤其是北京开展农产品“直采直供”,上海市探索创新城市共同配送,以三产带动二产、促进二三联动发展,辽宁制造业主辅分离、壮大物流主体,取得成效显著。例如,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56135”物流服务平台会员超过10万家,每天发布80万条有效信息,每天撮合交易12万笔,会员企业的平均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半,接近国际水平。
(五)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2012年6月,下发了《关于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的指导意见》,首批选择了9个城市开展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给予资金支持;2012年12月,印发了《全国城市配送发展指引》,为地方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2013年,商务部、财政部将城市共同配送工作纳入现代服务业产业试点范围,确定了15个试点城市,开展工作更加深入。例如:北京“城市一百”物流公司、上海农工商等,依托门店开展“网订店取”,整合社区末端配送“最后一百米”,拓展增值服务;上海百联建立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武汉推行“电子菜箱”,贵阳成立绿色配送车队等,发挥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六)加强仓储业指导管理。2012年,商务部发布《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从推动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与商贸物流工作的整体需要出发,引导仓储业向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并制定了《动产质押监管服务规范》和《质押监管企业评估指标》两项行业标准,指导金融物流规范发展。
(七)开展统计、标准、调研等基础工作。近年来,商务部大力推进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内贸流通标准、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出台物流相关标准24项,城市配送及服务平台、仓储等相关标准也即将发布。同时,商务部在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社会物流总费用、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并建立了物流重点联系企业制度、重点联系商贸功能区等制度,为开展商贸物流工作夯实了发展基础。
10月25日,国务院汪洋副总理主持召开了部分城市物流工作座谈会;11月12日,商务部召开了全国商贸物流工作会议,对商贸物流工作作出部署。根据汪洋副总理指示精神,下一步,我部从商贸物流工作角度,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商务部正在会同质检总局、标准委、财政部等部门,就如何建立商贸物流标准体系开展研究,加快标准制订修订,加大标准应用推广力度,研究开展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期开展,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引导企业加快标准应用的政策,推荐应用成熟、水平先进、适宜推广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
(二)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鼓励企业经营性信息服务平台有序发展。通过平台整合调配物流资源,解决物流供求不对称矛盾,实现精益化、可视化管理,提供高效便捷、诚信安全的物流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协调相关部门,探索将现有交通、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可公开信息进行整合并向社会公开,从而增强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效率,实现从区域到全国,从政府到企业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为广大商贸物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区域,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有利条件。
(三)鼓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的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是今后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方向。要支持传统商业物资储运企业转型升级,向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引导工商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方式,深化细化专业分工,实行主辅分离,推动物流市场化、社会化。鼓励发展将物流服务嵌入到制造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各个环节,具备整合供应链能力的嵌入式第三方物流。鼓励发展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子商务物流。鼓励发展农产品物流,形成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多种产销衔接模式。
(四)继续开展城市物流配送示范工作。在商务部、财政部开展城市配送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相关示范工作。一要优化城市配送网络布局。加大对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和终端网点建设的支持力度,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二要积极发展多种配送方式。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发展网下取货点,推广“网订店取”、“自动取货柜”等各种配送方式。加快发展共同配送,推动企业加强横向联合,实现效益共享。鼓励倡导连锁经营,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统一采购、统一仓储和统一送货,提高集中配送率。三要改善城市物流配送发展环境。我们正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研究,推动出台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
(五)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商贸物流业一直是市场秩序整顿工作的难点。要加快推进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的整合和披露,建立健全激励惩戒机制,提高企业失信成本,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要充分发挥商务部门在规范市场秩序和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工作中的牵头作用,加强统筹协调,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和违法经营行为。
(六)协调落实各项支持政策。近年来,国务院为了支持物流业健康发展,在财政、税收、土地、车辆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当然,部分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而“营改增”推出时间不长,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甚至出现了部分企业税负上升问题。对于在商贸物流领域没有落实的政策,商务部将认真梳理,分析原因,加强横向沟通协调,及时提出政策建议。
胡锁锦:谢谢王副巡视员。下面请北京市商委的申主任向大家介绍北京市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情况。
申金升: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借商务部的平台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城市物流,特别是商贸物流这些年发展的情况。像刚才部领导讲的,物流其实在整个经济社会体系当中既是基础性的产业,又是先导性的产业,同时又是集设施、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要素于一身的复合型产业。作为北京2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城市物流,特别是商贸物流,对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发挥着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这些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总体讲,北京在涉及物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当中,一个是社会物流总额,一个是物流行业的营业总收入,再加上物流业创造的增加值,都呈现出了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同时,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全世界公认的评价,也就是物流业发展的效率和水平的指标,这些年持续降低。尽管这些年来面临着行业成本刚性上涨的压力,但是刚才我说的总费用占GDP比重这个数字,北京2012年是15.1%,比2010年降低了0.4个百分点,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了2.9个百分点,这表明北京物流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和运行效率还是得到了不断或者是稳步的提高。
第一、加强规划引导。北京在“十一五”初期第一次发布了全市性的北京物流业发展规划。今年也发布了“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在十一五规划中北京明确提出来首都物流的发展总体格局叫做“三环五带多中心”。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来北京下一步要致力于建设立体式的多方广覆盖的现代物流体系。如果概括北京物流发展的产业特点或者是宏观的布局和走向,有几句话:一是北京物流业发展总的宗旨,根据首都城市,特大消费型城市的定位,叫做便民、利民、促进发展、服务全国、辐射世界,既有基础性的作用又有开放性的要求。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上讲,要努力构建以特大型城市运行保障为基础,以专业物流体系和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为骨干,以国际物流和物流总部经济为特征的都市型高效集约物流体系。北京的物流大概是这么几句话就能概括。
经过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北京的物流、产业在物流节点的设施建设,物流通道的合理化布局和末端物流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也大幅度提高了城市物流体系的服务功能和应急的响应能力。在商贸流通领域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北京市的商业连锁统一配送率持续在提高,目前商业的统一配送率大概超过了80%。郊区、乡镇的商业统一配送率也超过了60%,统一配送率指标也体现了一个城市商业发展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二是涉及民生的冷链物流的体系和设施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最近几年。现在北京的冷库总的库容量达到80万吨,人均冷库的容量达到40公斤。坦率地说,这个数字要把发达国家低很多,但是这个数字要在我们国内看,这样一个比例是大幅度领先全国的水平。三是在一些专业化物流体系的建设上,特别是和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物流体系建设上也有了快速的进展,比如医药物流,北京通过物流领域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包括相关设施的建设,药品的流通和配送现在基本实现了从库存到病床的全过程可视化监控和追溯,和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北京的图书作为首都我们有优势,大的文化和出版机构比较集中,北京每年在图书市场的配送能力一年达到了3亿册,已经建成了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图书出版物的集散中心。四是多样化物流服务模式有利地支撑了电子商务这样一些新兴的零售业态发展。由于北京的特点,北京电子商务的活跃程度,特别是B2C的活跃程度在我国还处在领先位置,全国排名比较大的九个B2C的企业有六家总部设在北京。全国电子商务占销售总额的比重是6.8%,北京今年1—9月份大概占到了10.5%,保持了43.5%的增速。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相适应就要求有多样化的物流服务模式去努力解决物流发展的和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些年来在这些方面北京市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要加强政策引导。除了发布五年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外,北京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北京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落实国办文件北京也出台了北京市落实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物流业的、电、气、热价格与工业企业同价,为行业和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商务部门也加强了政府财政资金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北京市从2002年开始,在商业流通资金中专门拿出来专项支持城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我们支持的方向一个是关系民生的重点物流设施建设,再一个是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包括先进的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特别是对重大的农产品流通设施的建设,始终是商务部门政策引导和支持的重点。
第三、鼓励创新物流行业的业态创新和新的技术的应用。一是在城市物流共同配送领域,这几年通过不断的探索也出现了“城市一百”,以解决最后100米或最后一公里为特点的这样一些城市共同配送的产业形态。农产品共同配送方面,我们搞了农副产品的直采直购联盟,希望把物流共同配送的理念运用到农产品的流通当中。二是通过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来提高物流行业自身的运作效率,实际是供需的有效衔接。举一个例子,北京目前有一个平台,就是物流中国平台,它在北京周边的干线散货物流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95%,每天这个平成的交易撮合超过2万笔,应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或者是不俗的业绩。同时在北京还有一些像支持跨境物流的电子商务,也叫国际物流信息平台,解决物流领域大宗产品沉淀下来资金再利用的物流金融的公共服务平台,以解决仓储资源的有效利用物流北京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等,信息的利用为行业提高效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三是要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领域通过新的技术或者是新的组织管理改善企业、行业发展的效率和效益,目前在北京,特别是在骨干企业中,像物联网可视化货物的快速分解RFID等等这些新的技术正在得到普遍应用,也相信会为北京物流业的下一步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持。谢谢。
经济参考报:请问王副巡视员,刚才您介绍了城市物流配送是下一步的重点,能不能讲一下城市物流配送现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哪些?商务部做了哪些工作来解决突出的问题?谢谢。
王选庆:关于城市物流配送当中的突出问题,现在媒体和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城市是人口、生产和消费的集聚地,尤其像北京、上海等这种特大型城市,城市的物流主要体现为商贸物流,是面向居民消费和工商企业“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活动,非常活跃,占比也比较高。正是由于城市的这些特点和城市物流运作的规律,造成目前城市物流配送面临着突出的问题。城市物流配送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难两多”:通行难、停靠难、装卸难,收费多、罚款多。由于城市的交通管理压力比较大,城市道路资源、交通资源现在还是普遍优先于公共客运和小轿车客运,对于进城的货运车辆有诸多限制,比如限时、限车型、限证,正是由于诸多的限制,所以导致通行难。另外,货车停靠占地相比小客车要大,问题也比较突出。在进城的过程当中,各相关部门对货运车辆管理都有相关的要求,管制较多,所以收费也偏多,经常会有罚款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的管理部门比较多,协调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还有就是,从事城市物流这个行业有很多中小公司,人员比较庞杂,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存在恶性竞争、诚信的问题。
商务部做的工作我前面介绍了一些,也涉及到了这方面。比如,一个是抓规划,2011年我部会同发改委、供销总社发布了《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对此都有专门的规划和要求。此外我们还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有24项。再就是抓模式创新,正因为城市配送面临以上特点,一方面是管理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对于企业来说,要探索一些新的模式,减少货运车辆的空驶,提高搬运效率等等,所以我们着重抓了模式的创新,通过模式创新来解决配送难、配送贵等问题。在去年9个、今年15个共同配送试点城市当中,重点推的就是“一对多”的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服务模式,改变传统企业自己给自己配送的模式,实行社会化配送,比如申主任介绍的城市100模式,比如前面我介绍的网购和实体店合作的“网订店取”模式等等,通过第三方统一集中配送来整合资源、集约资源,减少车辆进城的数量,提高运作效率。
第三是抓信息的整合,这种整合很重要的就是靠信息,靠前面我介绍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解决目前车找货、货找车、货找库、库找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建立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和信息化手段,能够在平台上发布信息、撮合交易,能够使得供需双方尽快对接,解决货、车对接的问题。
第四是要抓标准的推广,不光是城市配送的问题,在整个物流运作当中目前都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由于标准的不统一或者是制定的标准没有完全得到应用,导致物流运作的一体化水平难以发挥,使得物流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的特点难以发挥,资源也难以集约。前面我举了托盘的例子,托盘是整个物流运转当中比较核心的环节,小小的托盘也就一个多平方米,但是影响着整个物流的运作。由于托盘的不标准导致和它相关的货架难以标准,相关的装卸装备难以标准,非标准的托盘在装车时和车辆不是很容易匹配,造成货车装箱空间不能得到充分的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根源性的标准是现在存在的产品包装问题,包装的标准化是一个非常根源的问题,如果按照规定的模式来设计,就能够很好地与标准的托盘匹配,标准的托盘与标准的车辆匹配,这样就能够减少搬卸次数,提高装货的效率,这方面也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做的工作。
中国日报:请问申主任,刚才您提到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后一公里”报道很多,是配送的难点。刚才您提到北京的物流发展比全国的要好一点,有什么经验和看法?“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怎么解决?
申金升:“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是城市物流配送中一个很大的难题,要详细拆解企业的成本结构,会发现“最后一公里”在整个企业中消耗的人力、时间、费用占很大的比重。这些年北京的商务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动,怎么样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或者是新的服务业态、服务创新来推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在积极探索新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服务业态,大家如果在北京城区或者是有些比较大的社区、小区周边走走,会发现有个招牌,叫城市一百,现在变成了“最后一百米”配送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型企业。意思就是要把原来多家企业在最后一百米的业务,通过企业间平等合作集中到他这一块;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体验快递末端都是地摊式的,有的跟探监差不多,隔着铁门往里送,把多家企业“最后一百米”的业务集中到一家企业来,通过共同配送的模式,集约、集中利用了企业资源。
这种模式的出发点,有利于这个行业自身效率的提高,把大家最费时、最费劲的那一块拿出来共同推进,这是一个提高效率问题。二是方便居民,原来都是游商,你网购了一个东西,要有一个快递员到你家里去,可能很多人不一定很放心,或者说即使你在家约好一点钟在家等,如果堵车我晚来半小时你又出门走了,那我下午还要再来一次,等于是人工的无效浪费。通过集约化的形式,把游商变成了坐商,相当于在一个大的社区或者是高校,对最后一百米比较集中的配送需求,设立了这样一个固定的站点,也就是变成了高校或者社区的收发室,无论是自己上下班路过或者是家里人帮你取,这是一种业态或者服务模式的创新。三是改变了我们行业的形象,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的企业形象,长期在这个小区工作,你本人、这个站点包括你的员工就变成了社区居民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彼此信赖关系还可以增进,应该说从效率、效益到社会效果,是多赢的模式。这种模式目前在北京搞了170多个站点,到今年末我们计划搞到200个站点,按照现在的服务水平测算,大概能够直接服务一千个社区或者高校,直接服务的人口超过500万。
第二个是积极引导和鼓励现有的资源集成利用,比如鼓励一些社区的商业,能够利用他的闲置资源,开放出来,作为最后一百米物流的作业场所或者是提供这样的服务。今后很多社区商业中心会逐渐转变成城市的服务中心,除了要卖一些东西之外,还会加载多种服务功能,真正让它变成社区居民或者是居民生活的助手、帮手,这也是提高市民生活便利度的一个重要举措,解决资源集中利用问题。
第三个是充分依托现在的新技术发展,特别是移动商务的技术,使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通过移动商务的技术手段真正实现四流合一,这也会有利于解决配送过程中的最后一百米问题。
第四个做法是,我们积极鼓励和推进一些传统的商业企业,包括其他类型的企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转型升级,积极加入居民服务的内容,就是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为破解配送最后一百米难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这也是下一步商务部门在这个领域发展的重点。
国际商报:我想问一下申主任,您刚才提到北京现在农产品配送成立了直采直供联盟,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遇到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下一步还有什么样的计划?谢谢。
申金升:这个搞了一年多,去年底在北京市政府的引导下,业界人士,农副产品的供需方,包括中间的流通加工整个产业链上企业界的同仁们,自愿互利成立了农产品的直采直供联盟。刚才我介绍的是最后一公里或者是最后一百米,是面向单个消费者的,相对北京这个城市讲,除了个人作为消费对象之外还有很多集团消费,比如商务部、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你是一个大的单位,至少有食堂,很多机关都有食堂,同样他对农副产品也有需求;现实的模式是不管单位或大或小,需要什么样的蔬菜,他每天早晨都要派人到新发地自己买菜,比如胡罗卜要多少,白萝卜要多少,可能挑来挑去最后只用了车的1/3、1/2或者是1/5等等就买回来。成立这个联盟的出发点就是,解决集团对农副产品的需要,通过农副产品的生产商,就是蔬菜的种植者、农业合作组织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提供商,包括分解、流通加工,也包括运输和配送,再加上终端的集团客户整合到一个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比如明天北京日报单位食堂需要采购哪些商品,是多少,在信息平台上下了订单之后,第二天会有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把你所需要的农副产品按你要求的品种、数量配送到单位的后勤中心,这样就解决了几个问题:一是解决了北京城市车辆的空驶问题,本来拉200公斤、300公斤也要来一个大车,现在专业化的配送,一个车可能把临近几个大的客户服务需求同时都满足了,解决了车辆的集约化利用问题。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把农业合作组织生产的这些产品,可能在北京集结,也可能不进北京市场,也可能在周边,如果你的需求量比较大,农户提供的商品正好符合你的需要,也可能直接配送到你的单位,这样对进一步简化流通环节或者是畅通物流渠道有积极的帮助作用。这种尝试搞了一年多,现在在这个联盟上参与的上下游的成员单位大概有900多家,每天配送的规模大概能到120万公斤,现在每年的交易额在15亿左右,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或者说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服务的模式探索,解决了集团客户的物流共同配送问题,是一种新的尝试。
如果还有什么问题,这样一种新的服务业态和模式也还是需要慢慢为社会各界逐渐熟悉和接受,或者说怎么样进一步扩大,通过信息平台更好地整合社会集团化的共同物流配送的需求,是下一步发展中的重点。怎么样让这个平台的功能从现在解决供需的直接对接,进一步增加或是拓宽服务内容,包括农副产品信息平台的建设,能不能通过积累的客户资源,包括既往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可能会逐渐具有一些农副产品价格发现的能力,怎么样更好地整合更多的农业生产资源,为北京的市场提供多样化、分层消费需求满足的选择上,这些都是下一步新的模式,在进一步探索之中。
中国经济导报:物流业是否有外资介入?外资介入我们物流业的情况是如何的?谢谢。
王选庆:物流业也是普通商品的物流,是一个对外开放度较高的领域,而且外资企业进入我国也不是近期的事情,比如在快递行业,联邦快递、敦豪,荷兰的天地等等,基本都进来了。近年来做仓储地产的进入也是比较多的,比如大家熟悉的普罗斯,还有安博,类似这些有外资背景的企业都纷纷进入我们国内市场。这些外资企业的进入对于整体物流业提升水平、引进新的技术,还有一些新的管理模式,我们觉得还是具有正面意义的。从产业政策来说,目前还是鼓励他们发展。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民族企业,在向外资企业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比如快递,过去基本是外资占据很大的市场,但是近几年顺丰、三通一达这样的快递企业发展都非常快,尤其是顺丰,现在年营业额超过了两三百亿,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航空公司,有了大概三十架货运飞机,体量上也可以和外资企业进行相关的竞争,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发展势头。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有一个问题请问王副巡视员,刚才您介绍了城市物流配送的情况,请您谈一谈中国整体的物流成本比较高的原因和表现。谢谢。
王选庆:中国整体上物流成本比较高,这也是大家议论比较多的,媒体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报道。中国整体上反映物流指标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物流总费用,社会物流总费用和GDP进行比较,我们多年来一直维持在18%左右。前些年还高一些,1991年最高到过24%,现在基本维持在18%左右,这几年下降的幅度不是很明显。从表现来说,社会物流总费用偏高,与GDP的比率比较高,这是一方面的表现。
另一方面是从结构来看,物流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从比例来看管理费用更高一些,这也反映了整个物流的运作水平还是比较粗放的。有一个数字,2012年我国物流总费用是9.4万亿,与GDP的比率是18%,比当年的世界中等水准要高出6.8个百分点。我们不仅比发达国家高,比如美国是8.5%,日本是8.7%,德国是8.3%,我们跟经济发展水平和我们基本相当的金砖国家相比,我们也偏高,印度是13%,我们比他高5个百分点,巴西是11.6%,比他高大概7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来看,管理费用差距更大一些,比如2012年统计的数字,运输费用与GDP的比重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7倍,这个水平高一些,但不是高太多。保管费用高2.2倍,但是管理费用高6.9倍。在管理费用上,我们高得是比较突出的。这几个表现,说明物流业整体上还是没有摆脱粗放发展的模式,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我点一个主要基础性原因来说,客观地看,这和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布局有关,我们目前还处于重化工业阶段,产业布局特点是能源性、资源性产品大多在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加工业的市场大多在东部和南部地区,长距离、低货值的大宗商品大跨度的运输比较多,必然整体的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要高,2012年我国的货运量是413.2亿吨,货运周转量是17.3万亿吨公里,量都是非常大的,都是世界第一。和发达国家相比,单位GDP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要高得多,比如09年的数字,我国单位GDP的货物周转量是美国的5.1倍,创造一个单位的GDP周转的货物是美国的5.1倍,是日本的14.3倍,是德国的16.4倍。所以大家要客观地看,我们现在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布局,是和国家比较大、跨度比较大有一定的关系,这是一个基础性因素。
第二方面的因素,和物流业有关,物流业门槛比较低,组织化程度比较弱,中小公司占到90%以上,必然在运作效率上要偏低一些。据统计,我国前20家公路运输型企业占的份额不到2%,就是所谓的市场集中度,我们只有2%,非常低。而美国前五家公路运输型企业占市场份额就到了60%,我们20家还不到2%。我国道路货运公司平均拥有1.5辆车,连2辆都不到,其中只有1辆汽车的公司占到了40%,这就看出来我们整体上物流运作小、散、弱的特点比较突出。越是大的公司当然运作效率会高一些,越是小的公司运作效率会偏低。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和信息化程度有关。信息的不对称,车找不着货,货找不着车,库找不车货,货找不着库,导致车辆空驶率高、仓库不能得到充分运用,这也是导致物流费用高的重要因素。如:我们发达的上海市2011年公路货运汽车的空驶率是37%,比发达国家高3倍。空驶率不是空着车出去,是单程,就是出去以后拉着货,回来之后就找不到货了,空着回来,这种情况比较多。空着车出去、空着车回来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有。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体制性的成本偏高,高速公路的收费问题、乱罚款的问题、油费、人工费、场地租赁费等问题,这些都是原因。
中新社:我想问一下王副巡视员,刚才您介绍了中国物流业现在还有这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商贸物流业,对整个市场或者是消费的意义在哪儿?谢谢。
王选庆:物流业本身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产业,是由多行业组成的复合型产业,所以解决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偏低的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靠一两个部门出台一两项政策就能够一蹴而就的,所以首先媒体朋友和公众对这个问题要有客观的认识。降低物流成本现在是政府抓物流工作的主要出发点,2008、2009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确立了十大振兴产业,其中物流业作为唯一的一个服务领域的行业被列入,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过去一讲重点振兴的产业,还是偏重于工业或者是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第一次被列入振兴,所以2009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1年针对社会普遍反映的物流顽症,就是物流费用高、效率低的问题,当时媒体都有比较集中的报道,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出台了所谓的促进物流政策的国九条,各个相关部门也在做相关的工作,我们商务部在职能范围内重点抓的是商贸物流。关于商贸物流,刚才胡主任也介绍了,商贸物流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城市物流的特点是由于城市资源相对集约、市场集聚、消费集聚、人员集聚,所以导致城市交通压力、土地成本压力、人工成本压力、商业资源压力等各方面压力都比较大,所以城市物流在整个物流当中的位置就显得越来越突出,一是成本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像农副产品从山东的寿光到新发地这一段涨价大概是1倍,而从新发地到最终的农贸零售店就要涨价约4倍,当然不完全是物流费用,还包括其他的费用,但是物流这块成本的上升确实是处于陡然上升的状况。解决商贸物流的问题,这一块的成本降下去,对于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或者是决定性的意义,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正是由于城市物流的特点,所以城市物流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一些高端的物流业集中在城市,因为城市物流的特点就是多批次、少批量,比如一个超市、一个消费者需用的量不是很大,但是需要频繁地进行补货,要求精准、按时、按点、按量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同时由于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所以对物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物流模式的创新和各方面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一些高端的、最先进的物流技术也在商贸物流领域得到了应用,如果大家有机会参观一些大型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自动化的立体仓库,自动化的分拣装备,信息的监控,全程的可视化管理,这都是目前物流领域中发展比较高端的,RFID技术装备的应用在这个领域都是非常广的。所以发展商贸物流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降低整个物流成本、提升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引领物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应用新技术、新装备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胡锁锦:刚才王副巡视员、申副主任就我国商贸物流的发展情况和北京市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情况给大家做了介绍,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继续关心我国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帮助我们改进工作,促进我国的商贸物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如果会后还有什么进一步关于商贸物流的问题,可以和我们新闻办联系,我们会尽快给大家反馈。
网站管理: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技术支持: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技术支持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