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资讯 > 米乐m6官网在线登录
联系姓名:
联系电话:
经营模式:
消费品 家居用品
米乐m6官网在线登录

派斯林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更新时间: 2024-06-11

  2023年,宏观环境持续改善,市场预期稳步释放,经济复苏与挑战并存。全世界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进一步推进,各行业工业制造设备自动化升级、智能化换代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围绕智能制造产业,专注于从事工业自动化产线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安装、调试、售后支持和咨询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谋发展的工作总基调,一方面紧抓市场发展机遇,深耕汽车制造自动化产业,积极地推进中美墨产业布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同时持续拓展非汽车自动化产业市场,一直在优化客户及业务结构,实现经营规模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加速去化非核心资产,完成房地产相关业务的整体剥离,全面聚焦工业自动化主营业务,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全世界领先的工业智能制造系统服务商。

  随着政策支持、产业链完善、消费端需求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主机厂不断加大对汽车制造自动化产线的设备投资。公司基于在汽车制造自动化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研发投入及项目经验等优势,一方面重点推进全球核心战略主机厂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客户的深入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客户和市场领域,公司直接和间接服务的客户最重要的包含某国际头部新能源车企、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宝马、大众、丰田、本田、一汽、上汽、麦格纳、海斯坦普、蒙塔萨、玛汀瑞亚等,并成功获得首个欧洲市场项目订单,彰显了公司在汽车自动化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拓展了市场空间,提升了市场竞争力。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687.66万元,同比增长91.03%。

  为优化业务布局及客户结构,提高业绩增量,并降低下游客户的周期性和波动性风险,公司积极推动将汽车制造自动化的先进的技术和项目成果在其他工业制造领域的转化,一直在优化业务布局及客户结构。报告期内,公司快速推进仓储自动化领域项目的交付,公司非汽车行业客户订单及收入占比逐步提升,与某国际仓储自动化行业战略客户的合作进一步深入,并签订了新一期合作协议。同时,公司新开拓装配式建筑行业客户,为客户提供装配自动化生产线,助力客户实现制造产线的智能化、标准化,不断的提高运营效率。公司在非汽车行业客户订单及收入占比逐步提升,为公司整体业务增长带来新动能。

  未来公司将持续拓展在智能仓储、工程机械、建筑装配、大消费等行业的布局,推动工业自动化业务应用向非汽车产业渗透,助力客户生产制造水平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逐步推动产业布局与客户结构的优化升级。

  围绕全球化的发展的策略,以Pasin品牌全球化为目标,结合核心客户的资本预算,为更好的服务客户,公司持续推进全球产业布局和国际业务协作。公司依托Pasin在工业自动化领域80多年的技术、品牌、市场积累,围绕全世界汽车核心地区,在中国上海、长春、成都,美国底特律,墨西哥萨尔提略设有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嫁接全球资源,发挥中美墨各地产业优势。公司组建了深入融合的国际协作团队,建立了高效的市场开拓机制、项目管理机制、会议沟通机制等,重点在市场开拓、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项目实施等方面开展业务协作,缩短项目交付周期,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首个国际化协同的整线项目顺利交付,快速提升了业务协作能力。

  为满足迅速增加市场订单的交付需求,公司在墨西哥新建工厂,不断的提高制造产能。墨西哥作为全球第七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五大零部件生产国,产业集群完备,市场优势显著,新建产能将助力公司为客户提供高效和便捷的配套服务。

  2023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双破3,000万辆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回升,以及国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2024年我国汽车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加强国内团队建设,持续推进Pasin技术、品牌、项目在国内市场的转化、落地,在上海、长春、成都设有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经营事物的规模辐射国内制造业核心市场。公司国内业务团队已超200人,团队力量快速增强、技术实力不断的提高,并通过引进国际化智能制造业优秀人才,持续深化国内市场开拓和国际业务协同。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派斯林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创新型中小企业、EcoVadis企业社会责任等多项认证及荣誉,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客户,随着国内市场开拓的持续推进及项目的高效率、高质量交付,Pasin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逐步建立。公司深入推动与核心主机厂客户的持续合作,并不断开拓新的主机厂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客户,目前直接或间接服务的主机厂品牌包括一汽、大众、奥迪、比亚迪002594)、北汽、红旗、吉利、理想、奇瑞、零跑、赛力斯601127)等,实现了传统汽车主机厂和新势力客户的双突破,市场订单大幅度增长,其中某新能源汽车制造产线项目实现了单个项目金额过亿的突破。国内市场订单实现有效增长,快速拓展国内市场空间。

  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拥有80多年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通过积极布局人工智能AI技术与自动化系统集成中相关工作的技术融合与技术开发,建立了拥有自主产权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连接技术知识图谱的技术平台;同时自主研发了工业机器人自适应运动控制、机器视觉引导定位与检测传感、AR(AugmentedReaity,增强现实)与VR(VirtuaReaity,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虚拟调试系统等技术平台,提升硬件作业设备与软件信息系统之间的协作联动,将彼此独立的应用功能进行有机结合、融合优化与系统集成,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

  公司产品以核心技术为基础,坚持核心技术工作全栈自研,并积极关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对新兴技术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公司工业智能自动化产线大范围的应用摩擦焊接,激光焊接、SPR(Sef-piercingrivet,自冲铆接技术)、FDS(Fowdriscrew,流钻螺接)等最新工业领域连接技术,以及虚拟调试、视觉引导、数字孪生、AI智能判断、焊接技术专家库等最新数字化技术,不断的提高产品技术实力,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线内容,为客户提供更先进的工业智能制造装备,不断的提高客户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产品制造稳定性和可靠性。

  报告期内,为全面聚焦智能制造业务,剥离非核心资产,公司组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完成了房地产相关业务的整体出售,并于2023年7月完成股权交割,实现主营业务向工业自动化的全面聚焦。通过非核心资产处置实现资金回流,可进一步集中资源促进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发展工业自动化是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制造强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大国博弈进一步聚焦工业自动化,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慢慢的变成了国家竞争的战略新高地。

  工业自动化是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根据工业生产的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对工业生产设备和部件如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传感器等进行针对性地开发和集成,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或较少干预的情况下,按节拍、技术标准、工艺水平、自动化程度、空间布局等订单需求特点为客户设计集成并交付自动化、智能化、非标准化、个性化成套工作站或生产线,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实现现代工业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关键。

  世界先进制造业强国都以工业自动化作为发展核心,不断的提高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美国、德国、英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颁布了一系列以“工业自动化”为主题的国家战略。美国发布《美国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提出的未来优先关注技术方向包含智能与数字制造、先进工艺机器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制造业网络安全;德国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深化“工业4.0”战略,推动德国工业全方位升级;英国推出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希望能够通过发展工业自动化实现“高价值制造”战略。

  工业自动化行业作为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工业化深层次地融合的先进行业,是我国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的行业。近年来,随着新兴起的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产业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提出加快制定智能装备标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国内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则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世界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国家清晰的政策导向和充分的支持力度,为我国智能制造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未来政策层面将持续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市场化和普惠式帮扶力度,工业自动化产业将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机遇。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技术的进步使工业机器人价格下降,“机器代人”性价比凸显;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能代替人工在恶劣危险工况下工作,完成大量繁重、重复的作业,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目前工业自动化已经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制造、仓储物流、工业机械、3C电子、航空航天、军工、餐饮、医药等多个领域,赋能千行百业,应用广度深度加速拓展。

  工业自动化产业链上游为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管理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中游为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下游则是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作为工业自动化产业的核心,工业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工业机器人工程化和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系统集成为计算机显示终端提供应用解决方案,主要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中发挥何种功能及价值,系统集成是重中之重。由于工业机器人最终普遍的应用于汽车制造、仓储物流、电子科技类产品、机械设备等多个领域的产品生产,且下游应用领域随自动化水平提升而继续扩展,因此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市场规模来看,受益于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提升以及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根据行业研究机构ZionMarketResearh的调研数据,全世界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将达到3,219.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5%。

  从行业维度看,汽车、3C等行业的自动化程度高、流程标准性强,是工业机器人应用较为成熟的行业;新能源中,锂电、光伏市场需求大,生产制造流程中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高,是较为典型的潜力行业。从场景维度看,搬运、上下料、焊接等通用场景已经大范围的应用在各个行业中,但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如机器视觉)的应用,自动化设备升级、改造催生更大增量市场需求。从应用成熟度看,非标性的、对环境和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的场景自动化替代程度较低或升级改造需求大,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工业自动化产业链角度看,系统集成商由于面临不一样的行业设备的功能、结构、技术参数等需要,具有非标准化和定制化特征,不同厂商基于各自的生产场地条件、生产规模计划、生产节拍要求、新材料、新工艺等限制条件,对供应商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提出了差异化要求,系统集成商要掌握不一样的客户的不同生产的基本工艺要求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制造,具有非标式、高度定制化生产的特点。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产品对于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具有很高的要求,需要供应商基于自身对客户需求及产品工艺流程的深刻理解,利用成熟工艺与项目管控经验,综合运用各项技术手段,提升硬件作业设备与软件信息系统之间的协作联动,因此造成该领域存在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横跨多个学科应用领域,涉及计算机软件、电气工程、机械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编程、布局设计、仿真模拟等多个设计环节,新进入企业较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技术门槛较高。

  (2)人才壁垒: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往往要求设计研发团队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工艺攻关,需要企业有一批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的团队,因此新进入企业通常很难快速地培养出一批能承担复杂、大型项目的技术设计、生产和管理的专业团队。

  (3)品牌及客户壁垒:行业内企业品牌的建立需要下游客户对供应商所提供设备的稳定性、精确性及性价比等内容进行多方面的长期考察。此外,下游客户更换产品供应商可能会造成生产质量无法保障、技术服务无法延续等风险。因此长时间积累的品牌力以及高昂的供应商转换成本产生的客户认可与依赖,对新进入企业构成较高壁垒。

  (4)行业经验壁垒:在项目具体实施中,客户还可能反复提出设计变更的需求,系统集成商则需在短时间内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将由部分设计变更导致的其他生产环节的影响进行迅速调整,这种快速响应能力和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往往依托于深厚的行业经验积累,也是保证投资金额较大、生产设计复杂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需要将仿真技术、控制技术、电机技术、传感器技术、IT技术等集成到一个系统中,还需兼容系统包含的软硬件设备,并满足各子系统的特殊技术要求,从而发挥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精确性及高效率,其本质就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

  随着新传感、新工艺、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发展,无人工厂、智慧工厂等逐渐成为先进制造的代表,全生产流程的无人化、智能化对智能制造数字化、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对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环节的研发设计、模拟仿真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要求愈发提高,需要更多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3D视觉技术等技术提升集成设计和研发水平,以尽可能在设计研发阶段通过仿真达到客户需求的技术指标和产品功能,降低后续设备生产、安装环节的施工时间,提高设备和产品的稳定性。

  随着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工业自动化领域将会逐步建立起一个集数据传输、信息管理和设备控制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与此同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层产品会向集成化方向发展,“控制+驱动”集成产品,“驱动+执行”集成产品会越来越普及,甚至会朝着“控制+驱动+执行”集成产品方向发展,最终具备打造贯穿全流程生产、全供应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控的一体化智能制造方案解决商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也更加注重绿色环保。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其供应链开始采取更加环保的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将能源和生产动态管理进行整合,通过自动化的控制和调节,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最优化使用和节能减排。同时深化循环经济理念,通过设计可再生、可回收、可再利用的产品和生产系统,降低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实现对废弃物的高效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工业整体发展质量。

  汽车制造业一直是工业自动化最早和最主要的应用市场之一,随着新能源化、网联化、智能化潮流和趋势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因核心结构和部件创新、新材料应用等行业变革,需要在汽车制造端持续迭代智能制造工艺新标准,对企业在灵敏度、精细度、灵活性、柔性化等各功能表现上均提出了新挑战,工业自动化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在各国优惠政策扶持和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不断增加。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显示,包括纯电动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在内,基于现有政策和汽车行业目标,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3亿辆以上,中国、美国和欧盟电动汽车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平均份额预计将上升到60%。

  此外,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以飞行汽车为重要载体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望提速,汽车产品形式的变革将在未来释放更多工业自动化制造产线月,我国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2023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重点任务之一是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摩根士丹利预测,至2050年,飞行汽车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其应用场景愈来愈广泛,从汽车工业不断向仓储物流、消费电子、食品加工、器械设备等一般工业延伸,由于这类企业自身的自动化、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自动化改造需求旺盛,自动化设备的行业应用边界逐渐拓宽。

  以仓储物流为例,在成本上升、土地受限、经济转型升级等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开始以仓储物流为切入点实现降本增效。智慧物流仓储通过大量应用自动化设备、激光扫描器、RFID、MES、WMS等智能化设备与软件,融入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现整个仓储物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商、零售等诸多行业。根据LogisticsIQ市场报告,预计到2027年全球仓储自动化市场将达到410亿美元,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对于工业自动化集成商来说,由于不同产品、设备、工艺路线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差异,每一条自动化线都是高度定制化的项目,决定了响应客户需求需要耗费相当多的人力,周期长、服务成本高,案例也不能完全复制,规模效应不明显。

  未来集成商将提炼共性关键技术,将各细分领域内具有特殊工艺技术要求的定制化产品做成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通用产品,或基于对行业内生产工艺的深刻理解,提炼出可复制性的行业解决方案,逐步实现非标产品的标准化,提高企业利润率,形成规模效应。

  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将信息化、数字化贯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化时间,并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成功率。系统集成商的业务向智慧工厂的发展,将不仅仅做硬件设备的集成,更多是顶层架构设计和软件方面的集成,通过集成、控制等手段,为制造工厂的生产全过程提供全面管控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整个生产线流程的无缝对接,助力工厂生产的智能化、无人化建设。智慧工厂的建设也将加速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线解决方案及房地产开发业务。其中,公司房地产业务已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完成整体剥离,公司主营业务全面聚焦智能制造。

  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线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安装、调试、售后支持和咨询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务,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式建筑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工厂解决方案和服务等。同时,公司基于在汽车制造自动化领域80多年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项目经验,不断将相关产品扩展到各工业制造行业,为客户交付定制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

  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舱、侧围、地板及四门两盖件焊装分总成及合装主焊。汽车车身又称为白车身,是整个汽车零部件的载体,是以金属结构为主的支撑部件。公司根据不同厂商、不同车型在焊接工艺、技术标准、经济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化要求,对车身加工焊装自动化产线进行全模块化设计,并为客户提供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以达到夹具、工装、机器人系统等装备部件的自主柔性生产。

  主要用于汽车车架、发动机架、传动轴与排气系统等底盘部件的焊装。由于汽车底盘是整个汽车的基体,需要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包括车架的汽车底盘焊接总成产品对焊接质量非常高。公司对汽车底盘、车架类焊接工艺下的形变特征进行了大量数据统计并已基本掌握其形变规律,通过对结构件焊接形变结果的有效预测以有效降低焊接形变。此外,基于焊接变形反馈控制技术,公司通过多机协调机器人系统来平衡和弥补焊接变形,进一步保障结构件焊接作业的精准、稳定。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主要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白车身、动力电池、底盘等关键零部件总成的自动化焊接装配生产线。新能源汽车车身由于需要考虑电池安全性,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在整体车身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焊接及连接要求更高。公司掌握高强度钢、轻量化车身如铝镁合金、镀锌板等金属材料的焊接工艺,公司与某国际头部新能源车企、福特、通用、丰田、瑞维安、麦格纳等核心客户在新能源汽车焊装制造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在北美新能源汽车装备市场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

  智能物流及仓储系统是由立体货架、有轨巷道堆垛机、出入库输送系统、信息识别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的智能化系统。公司采用一流的集成化物流理念设计,通过先进的控制、总线、通讯和信息技术应用,为零售、仓储、物流等客户等提供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物料搬运系统、智能传送分拣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传统建筑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公司研发的立体运行线可满足客户生产多种建筑预制部件的需求,通过领先的机械及电气设计能力、在线视觉智能引导定位与监测技术,实现从原材料输入到最终产品完成的一系列加工工艺,满足客户装配式建筑模块的数据化、标准化需求,实现包含全屋部件自动生产设计装配产线)数字化运营系统及技术服务

  公司充分利用在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项目中积累的宝贵技术数据和经验,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化系统集成中相关工作的技术融合与技术开发。通过开发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焊接专家判断系统,开发基于MES、数字孪生、虚拟调试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运营专家系统,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为客户实现工业4.0和黑灯工厂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规划。公司致力为不同规模的客户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柔性、简化生产流程、改善产品质量,助其走向互联、协作的未来工厂。

  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的业务模式,针对客户的每个项目订单实施项目管理,主要生产流程包括项目前期评估、方案设计、工程设计、采购及制造、系统集成、客户现场验收。

  公司作为系统集成商为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公司通过客户招标或商务谈判的方式获取订单,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开发及定制,并在整体方案交付后提供安装、调试及售后等一系列配套的“交钥匙”工程服务。

  公司产品具有较强定制化属性,最终产品所需的设备和零部件差异较大,因此采用“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

  凭借在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领域80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公司在北美市场细分焊装技术领域中,与KUKA、柯马等知名国际汽车自动化巨头位于第一梯队。公司领先的技术工艺及项目实施经验优势使公司成为北美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可以为客户提供大型、复杂工艺和技术要求的汽车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工艺技术优势,在系统设计、机械设计、控制设计、机器人模拟仿真等关键生产环节,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积累,服务的客户包括某国际头部新能源车企、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丰田、本田、瑞维安、麦格纳、蒙塔萨、塔奥、玛汀瑞亚等多家国际知名汽车整车厂商和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汽车结构件焊装主要采用电弧焊焊接工艺,在弧焊的焊接变形控制上公司具有在北美市场领先的技术优势,市场份额位居前列。公司基于积累的大量形变数据,综合采用数字化焊接弧长控制、焊接变形反馈控制、数字孪生建模等技术手段,在不同结构件在整体焊接后所产生的变形结果后,精准控制工具中心点(TCP)即焊丝端头的运动轨迹、焊枪姿态和焊机参数,进而保证产品的精度,在结构件焊装市场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公司精准把握未来全球汽车行业转型趋势,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了全面布局,先后为瑞维安等多家国际知名新能源车企完成了其首条电动汽车产线的设计及建造,并与福特、通用、丰田等战略客户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方面积极开展合作。由于电动车白车身自动化焊装项目的复杂程度要高于采用传统整体冲压工艺的白车身点焊自动化集成线,其技术要求和集成思路实际上更偏向于Pasin的传统强项车架焊接领域,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装备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公司充分运用在工艺技术、项目管理、品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率先将业务领域扩展至非汽车产业,采用一流的集成化物流理念设计,通过先进的控制、总线、通讯和信息技术应用,协调各类设备动作实现自动出入库作业,为诸如零售、仓储、物流等客户等提供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物料搬运系统、智能传送分拣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自动化解决方案,同时助力装配式建筑企业完成实现全屋部件自动生产设计装配产线,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

  公司房地产业务主要在长春经开区及周边区域具有刚需及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个体为主。报告期内,公司为推进主营业务全面转型,一方面积极推动现有房地产库存产品销售;另一方面组织实施了房地产相关业务的整体出售。公司已于2023年7月完成本次重大资产出售,实现房地产相关业务的全面剥离,主营业务全面聚焦智能制造。

  凭借Pasin在工业自动化领域80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公司深入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设计、研发、制造、集成以及调试等全面技术能力,具有领先的机械设计能力、丰富的工艺经验、在线视觉智能引导定位与监测技术及提供智能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技术优势。特别是在系统设计、机械设计、控制设计、机器人模拟仿真等关键生产环节具备丰厚的技术实力;充分掌握自动化生产线集成的关键技术,尤其在汽车焊装变形控制上在具有绝对领先的技术优势,技术设计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在北美汽车自动化生产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产品坚持以技术为核心,广泛应用摩擦焊接,激光焊接、SPR,FDS等最新工业领域连接技术,以及虚拟调试、视觉引导、数字孪生、AI智能判断、焊接技术专家库等最新数字化技术,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紧跟行业技术发展潮流。

  公司建立了RASCI(Responsibe,Accountabe,Support,Consut,Informed)4.0流程控制体系,对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业务的全套业务流程实施全面有效管控,并实行大数据管理。依托于严格执行的项目流程控制体系和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公司已经构建成熟、高效的全流程精细化项目管理能力,能够独立实施大型、复杂的自动化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并在按时保质交付产品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助力客户不断提升项目运营效率。

  公司工业自动化产线主要服务于国际知名汽车整车厂商和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包括某国际头部新能源车企、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本田、丰田、比亚迪、一汽、上汽、北汽、吉利、理想、赛力斯、瑞维安、麦格纳、海斯坦普、蒙塔萨、玛汀瑞亚等,并与核心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报告期内,公司与某国际仓储自动化行业客户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入,公司非汽车行业市场实现稳定发展。

  公司提供的自动化产线对下游客户产品生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批量式生产的汽车整车厂商和货物高效运转的智能仓储厂商而言是最核心的生产工具,且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较大,因此下游客户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较为慎重。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和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认可是公司订单获取和方案设计上的核心优势之一。

  公司在中国上海、长春、成都,美国底特律,墨西哥萨尔提略设有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基于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与诸多国际化核心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公司客户及项目遍及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并正在积极开拓欧洲市场。

  同时,公司拥有丰富的国际项目管理经验,针对不同项目的地域属性、客户需求、文化差异、成本差异等因素,在项目推进、人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以全球视角采用定制化和个性化的管理策略,实现国际项目管控的成本最优、效率最快、效益最佳。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核心管理团队主要来自全球汽车制造行业、自动化行业领域的专业型或复合型人才,拥有行业优秀的工程设计、机器人编程、模拟仿真、电气控制等国际化技术人员,具有一支项目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同时公司储备了数百名长期稳定的工程师队伍,可有效应对不同行业、不同国家市场订单的波动,为客户提供及时、高效、专业的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及服务。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7亿元、同比增长91.03%,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降低14.95%;2023年末总资产39.59亿元、同比增长10.39%,净资产19.83亿元、同比增长22.11%,资产负债率49.92%、降低4.81个百分点。

  工业自动化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成果,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梯队相对固定,形成了智能制造发达国家稳定发展,发展中国家国家努力追赶的局面。目前国际工业自动化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工业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德国库卡公司(KUKA),瑞士ABB公司等。它们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长期深入的技术积累,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创新路线和产品,并构建了核心竞争力,占据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主导地位。而Comau(柯马)、FFT(爱夫迪)、Pasin(派斯林)等国际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厂商长期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发展和积累,在各自所属领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行业负责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途,对机器人本体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地二次开发,并配套周边设备,实现工业化应用。与上游核心零部件和中游本体相比,下游系统集成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且具备本土化服务竞争优势。不过由于其具有非标化、个性化等特点,相应厂商需要根据终端客户的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和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地设计和开发,使得系统集成行业集中度较低,呈现小而散的特征。

  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凭借产品创新、响应速度及个性化服务,正逐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当前我国大多数系统集成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诸如3C、食品制造、金属加工和塑料及化学制品等相对中低端的应用领域。在汽车行业的冲压、焊接、喷涂和整装四大工艺等高端应用领域,由于客户要求严格,实现工艺复杂,项目规模一般较大,导致进入门槛较高,具备相应技术工艺水平以及全流程组织管控能力的系统集成商仍然较少。

  总体而言,国外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在全球已经拥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和丰富的成熟案例,因此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国内企业随着项目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一定的业务规模,同时针对不同客户的实际情况提供可适用不同应用领域的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方案,并具有及时的响应速度、更短的设备交付周期、完善的售后服务,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差距在逐步减少。

  公司将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战略方向,遵循“1+2+3”的战略步伐,努力将公司打造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1”为坚持一个产业:工业自动化产业。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战略方向,聚焦工业自动化领域,为客户提供高效、智能的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升生产制造及运营自动化水平,助力全球工业制造产业升级、提高制造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为深耕两个行业:汽车行业和非汽车行业。巩固汽车制造产业竞争优势,强化与核心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牢牢把握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机遇,同时持续拓展商用车制造、智能仓储、建筑装配、白色家电、工程机械、大消费等工业制造业并积极关注售后、维保、技改等服务市场,推动产业布局与客户结构的优化升级。

  “3”为布局三个市场:巩固北美市场、拓展亚太市场、布局欧洲市场,逐步实现全球化业务布局。依托Pasin的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和中国、墨西哥团队的效率和供应链优势提升公司的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同时推进美国、墨西哥、中国生产基地的产能提升,实现产业协同,进一步拓展亚太、布局欧洲市场,致力于成为一家全球化智能制造企业。

  2024年,公司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聚焦主营”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创新引领,做精做专工业自动化产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的经营指导思想,坚持“市场、技术、品牌”三个领军,依托Pasin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积极发展中美墨欧市场,深耕汽车行业,拓展非汽车自动化市场项目。

  公司将围绕自身的行业资源与项目经验优势,牢牢把握汽车转型升级发展机遇,一方面巩固乘用车制造产业优势,加大北美汽车白车身主机厂市场开拓力度,另一方面开拓商务、休闲、运动等商用车制造装备市场,以及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制造装备市场,并大力发展行业前沿技术、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推动主营业务进一步增长。

  同时发展汽车工业自动化领域标准化设备,围绕产业链上游,扩大汽车制造系统工程领域业务范围,拓展激光房、机器人导轨、控制单元等各型标准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提高设备自动化效率、标准化程度、及解决方案的交付效率,加强品牌与市场的黏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依托于在汽车制造市场积累的工艺技术经验和行业口碑,公司将持续拓展智能仓储、建筑装配、白色家电、大消费等工业生产行业的业务布局,推动相关技术应用向多产业渗透,提升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覆盖面,进一步推动产业布局与客户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缩短项目周期、降低行业客户周期性和波动性风险,助力各工业制造行业生产制造水平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努力成为一家引领传统制造业自动化转型升级的领军企业。

  基于在国内市场逐步的品牌、客户、项目积累,公司坚持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以过硬的产品和优质服务在客户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成功建立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树立了公司市场品牌、技术品牌、形象品牌。在保证已签订单高质量交付的基础上,2024年公司继续加大品牌推广力度,积极开拓国内主机厂市场客户,进入更多头部主机厂客户供应商体系,全力拓展国内优质订单项目落地。同时,积极布局欧洲市场,发挥国内及欧洲业务团队资源优势,实现欧洲市场的快速增长。

  以Pasin在北美市场的品牌优势、项目经验、优秀团队为基础,以国内技术团队为助力,全面开展国际化协作,参与国际化竞争。一方面通过业务协同和全球化采购缩短国际项目交付周期、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运用Pasin的品牌、技术、市场优势,着力开拓国内客户以及实现国际项目在国内的转化,通过项目协作加速Pasin市场、技术向国内的转化,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完成墨西哥生产基地投产、提升公司产能,实现中国、美国、墨西哥公司的产业协同,推进公司全球化产业布局。

  公司将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体系,挖掘全球供应商资源,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深化内部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出供应商门户解决方案,简化采购流程。采取国际化核价议价策略,真正实现以价格、货期和质量为评价标准的采购体系。建立战略合作供应商体系,注重原材料成本节约。完善项目执行流程,提升精益化管理,实现管理实时化、运营智慧化、生产高效化,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产品交付率。

  公司倡导“个人的力量有限、团队的力量无穷”的合作精神,发扬“敬业、竞争、实干、团队、学习”五种精神,打造“专业化、国际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开拓招聘渠道,吸引全球优秀的行业人才,做好国际化人才储备;加强国际化与专业化的团队建设,推进中美人才全方位技术交流工作;进一步完善培训和考核体系,为核心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健全任职资格体系,发挥人才专长,不断提高人均效益,打造行业优秀人才队伍。

  公司所处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下游客户对工业自动化装备的新建投入和翻新投入均受到宏观经济与所处行业影响。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逐步提升、未来可能达到稳定阶段,国外新能源汽车转型出现放缓趋势,进而导致主机厂设备投资需求逐步放缓,将会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波动风险。同时在全球贸易争端频发、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宏观背景下,制造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市场需求。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建立跟踪机制,适时制定应对策略与措施,同时不断巩固技术领先地位、大力加强研发创新,加快Pasin技术在国内的引进、转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应对行业周期性风险,公司将稳固汽车领域业务并积极开发商用车客户业务,同时积极开拓非汽车领域业务,根据公司产能合理匹配各行业周期的波峰波谷,降低行业周期性风险。

  虽然公司深耕北美焊装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多年,并在工艺技术、项目组织管理、品牌与核心客户关系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细致划分领域竞争优势,但在产业政策大力鼓励以及汽车产业结构化转型持续深入的大背景下,竞争对手亦在加大对行业的投入力度,或有新的竞争对手突破工艺技术、人才队伍、客户关系、资金规模等壁垒占据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有被新进入厂商挤占的风险。在国内市场公司业务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能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主动研究行业政策、新兴业态,加大对人才和技术的投入力度,推进行业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储备,并扩充国内技术、业务团队,充分的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全球业务协同优势,开拓墨西哥和欧洲市场,全面提升公司各方面的管理运营能力。

  目前公司工业自动化业务的经营主体分布于中国、美国、墨西哥,一方面公司在积极拓宽全球化的业务布局,进一步开拓墨西哥、欧洲的市场,另一方面公司在积极建设国内业务团队和墨西哥业务团队,以发挥Pasin的技术优势。随着公司业务布局及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业务呈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受国别、文化、市场环境及管理模式差异等因素影响,公司的管理成本、管理难度将随业务发展可能出现一定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对海外团队的管理始终保持沿用原有经营团队的思路,并尊重各地文化差异,以保持原有业务的稳定;同时向海外团队委派董事、高管,组建价值观统一的高效团队,加强对海外公司的文化建设,加强对战略目标、经营方针、内部制度、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以达到内部管理的稳定。